“感谢法官帮忙追回我们的血汗钱,谢谢你们”,原告激动的道谢声在法庭回荡。近日,淮阳区人民法院郑集法庭成功调解一起因劳务欠款引发的纠纷,充分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取得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
案情回顾
2022年6月,原告常某、拜某等农民工受雇于被告张某,在被告张某承包的建筑工地上从事劳务工作,然而,在项目完工后,被告张某却未能按照约定支付原告的劳务工资,累计欠款共计46445元。
后原告常某、拜某等人多次向被告张某讨要工资,却屡遭推诿、无奈之下,原告常某、拜某等人将被告张某诉至淮阳区人民法院,要求其给付劳务费46445元。
法官调解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了解到该案案情虽并不复杂,但是涉及到农民工工资,是牵动着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案件。为尽快帮助农民工拿到“血汗钱”,承办法官立即与被告张某取得联系,耐心释法明理。
在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积极寻求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平衡点,既考虑到了原告的合法权益,也兼顾到了被告张某的实际困难。经过多次协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被告张某在2025年1月27日前支付完原告常某、拜某等人46445元的劳务工资。
法官说法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支付劳务工资的义务,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社会环境。
同时,劳动者也应当增强法律意识,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务合同,明确约定劳务内容、劳务费用、违约责任等。在遭遇劳务欠款等问题时,要理性维权,文明讨薪,学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