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张法官的耐心调解,让你们跟着费心了!”收到被告返还的彩礼款后,原告诚恳的向法官致谢。4月10日,淮阳区人民法院郑集法庭通过“法官+乡村调解员”联动调解机制,成功化解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案件,起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
案情回顾
2023年1月,刘某与钟某经媒人介绍相识,在逐步发展为恋人关系后双方订立了婚约,刘某按照当地习俗向钟某支付彩礼款18.8万元。
2023年7月,双方因性格不和持续发生争执,决定解除婚约,钟某向刘某返还了彩礼款10万元。对于剩余彩礼款的返还,二人一直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在多次索要遭拒后,刘某以钟某为被告向淮阳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联动调解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联系女方居住地的乡村调解员,主动摸清矛盾根源,在全面了解双方家庭情况和风俗习惯后,利用午休时间趁热打铁,与调解员一同开展调解工作。
首先,承办法官向双方耐心解释了在未办理结婚登记的情况下,彩礼返还的相关法律依据。其次,分别听取双方当事人的诉请,引导双方换位思考,避免“赌气诉讼”。
最后,在双方情绪缓和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调解方案。调解书签署后,被告钟某当庭给付刘某现金3.6万元,实现“纠纷不过夜”。
社会效果
此次婚约财产纠纷的成功调解,彰显了法院与乡村调解员联动调解机制在化解基层矛盾中的积极作用,探索出一条“法律刚性+乡情柔性”的婚约纠纷化解路径。
下一步,淮阳区人民法院将继续通过巡回审判、乡村联动等途径,从源头上减少“因婚致贫”、“因礼生诉”现象,为乡风文明建设注入法治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