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不用申请执行,当庭就能拿回货款,这下周转资金有着落了!”近日,在淮阳区人民法院临蔡法庭,某建材门市部负责人李某向承办法官连声道谢。
随着被告张某当庭通过手机银行转账支付4000元货款,这起困扰企业近三年的买卖合同纠纷画上圆满句号。
精准破局:从"各执一词"到"握手言和"
2020年,某建材门市部向张某供货一批板材,张某因经营困难拖欠尾款5907元,在多次催要无果后,该建材门市部将张某诉至法院。庭审中,张某虽认可欠款事实,却以“部分款项已经偿还”为由进行抗辩,因缺乏有效凭证,案件陷入僵局。
面对双方证据不足的困境,承办法官没有简单“一判了之”,而是采取“背对背调解+细节复盘”方式,引导双方仔细回想还款细节,从交易习惯、资金流转等角度切入,逐步还原事实真相。
经过多轮耐心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张某当庭支付货款4000元,双方握手言和,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起案件从立案到结案仅用时10天,法院通过柔性调解化解纠纷,既维护了市场契约精神,又为企业减轻了诉累,传递了“司法护企”的坚定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