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最基层单位,是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郑集人民法庭,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郑集乡,现辖郑集、齐老、曹河三乡,下辖73个行政村,服务群众约22万人。2024年,该法庭通过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成功调解案件369件,占总收案数的40.11%,充分发挥基层法庭在案件审理中的优势和作用。
在司法为民的征程中,郑集法庭始终将调解作为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用耐心、细心和真心,书写了一个个化解纠纷、修复情感的动人故事。
一、情法交融护婚家,刚柔并济解纷争
婚姻家事类案件往往关涉几个家庭的幸福,郑集法庭在处理离婚、婚约彩礼、变更抚养关系、赡养费纠纷等案件时,切实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寻求解决纠纷的最佳方案。
在审理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时,承办法官发现原告任某、被告方某系自由恋爱,从订婚后一直居住在一起共同生活,具有一定的感情基础。为挽救这段濒临破裂的感情,承办法官详细了解他们发生争执的原因,与双方父母沟通交流,最终双方重归于好,表示愿意再给对方同时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同样,如果没有和好的可能,法庭也会通过“法官+乡村调解员”联动调解机制,联系当地的村委和乡村调解员,利用他们熟悉双方家庭情况和当地风俗习惯的优势,提出切实可行的调解方案,探索出一条“法律刚性+乡情柔性”的婚约纠纷化解路径。
实地求真促调解,锦旗致谢显真情
“真的感谢你们法庭,说实话,我真没想到您对我们这个案件这么上心,百忙之中还亲自去看守所调查事实。”一起装饰装修合同纠纷的原告王某如是说。
该案中,原告王某和被告彭某、徐某经案外人介绍就房屋装修事宜达成合意,后原告以被告未支付装修尾款为由诉至法院,被告则表示所有款项已通过案外人支付给了原告。
至此,案外人成为了本案的关键,但案外人目前在淮阳区看守所,为查清事实,承办法官前往看守所向案外人询问有关情况,并将情况反馈给原、被告当事人。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当庭将装修尾款支付给原告,纠纷得到彻底化解。
调前判后司法护航,助力企业纠纷化解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郑集法庭在处理涉企纠纷时,秉持公正司法理念,紧紧围绕“实质性化解矛盾”目标,向企业传递司法审判的温度和力度,增强企业信心,切实有效护航企业更好经营。
在处理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时,承办法官劝解双方冷静下来换位思考,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阶段式分期履行”的方案,在守住劳动者“钱袋子”和保住小微企业“活水源”之间找到了平衡。
在处理一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件时,为使原告石某能够尽快得到损害赔偿,双方矛盾彻底得到化解。判决作出后,承办法官积极与双方当事人沟通,促成企业当庭将赔偿款支付给受伤员工,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
郑集法庭始终将调解工作作为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重要途径,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未来,法庭将继续秉持为民情怀,不断创新调解方式方法,努力做到案结事了人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与司法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