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老话道出了邻里和睦的重要性。然而,家住周口市淮阳区刘振屯镇的一对堂兄弟邻居,却因日常琐事发生争执,最终升级为肢体冲突,导致双双受到法律惩处。9月4日,淮阳区人民法院刘振屯法庭对这起邻里纠纷案依法作出判决,公正划分责任并判定赔偿。
基本案情
徐某甲与徐某乙系堂兄弟关系,郑某为徐某乙妻子,两家为对门邻居。双方曾多次因公共区域泼水、排水问题发生纠纷,经当地村委调解未果。
2025年7月,徐某甲与郑某再次因排水问题发生口角。争执过程中,徐某甲朝郑某脸上扇了一巴掌,随后徐某乙从家中出来与徐某甲相互推搡,双方还有对骂行为。后经伤情鉴定,郑某构成轻微伤。
公安机关依法对徐某甲处以行政拘留7日并罚款300元,对徐某乙罚款300元。郑某受伤后前往医院就诊,诊断为眩晕、头部损伤等,住院治疗7天,花费医疗费4000余元。后郑某诉至淮阳区人民法院,要求徐某甲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共计6000元。
法院审理
法院审理认为,郑某的伤情系徐某甲实施殴打行为所致,徐某甲应承担赔偿责任。但同时指出,郑某在面对纠纷时未能冷静处理,与徐某甲相互辱骂,是损害行为发生或扩大的诱发因素,对纠纷发生存在过错。
考虑到双方不仅是邻居还是堂兄弟(嫂)关系,本应互谅互让、和睦共处,法院酌定徐某甲对郑某的损失承担70%赔偿责任。徐某甲在庭审中质疑郑某存在非本次事故伤情及过度治疗,但因未提供任何证据证明,法院不予采信。判决做出后,双方均服判息诉。
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遇到摩擦时,多一分冷静、少一分冲动,多一包容、少一分计较,才能避免小事变大事。要知道,法律不仅是行为的底线,更是邻里和谐的保证,理智克制不是软弱,而是对自己和家人的负责。
通过沟通协商或寻求社区、村集体以及司法调解等合法途径解决问题,才是守护邻里情、维护和谐的正道。毕竟,亲情乡情更为可贵,冲动的代价远比扇一巴掌的“痛快”沉重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