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案件快报 -> 案件快报

【践行“枫桥经验”】郑集法庭:“三步调解法” 化解亲友借贷纠纷

发布时间:2025-09-25 17:54:57



亲戚间相互帮扶本是人之常情,但若涉及金钱往来,处理不当则容易伤及感情。9月25日,淮阳区人民法院郑集法庭成功调解一起发生在亲友间的民间借贷案件,不仅促成双方达成还款协议,更有效弥合亲情裂痕,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案情简介

王某与陈某系亲戚,平日往来密切。2022年,陈某以家庭资金周转为由向王某借款10万元,王某出于信任通过银行转账如数借出,陈某出具借条承诺按期还款。然而还款期限届满后,陈某仅偿还3.3万元。王某多次催讨未果,遂诉至淮阳区人民法院。

法院调解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考虑到双方系亲属关系,若直接判决虽可快速结案,却可能加剧矛盾、导致亲情破裂。为此,法官采取“三步走”调解策略,着力实现实质解纷:

第一步:“背对背”探症结。承办法官与双方单独沟通,面对陈某时,不仅严肃告知其逾期还款的法律责任,更耐心倾听其面临的实际困难;与王某交谈时,法官着重安抚其情绪,肯定其念及亲情、慷慨借款的善意,为后续调解奠定基础。

第二步:“面对面”搭桥梁。在摸清双方真实想法后,承办法官组织双方“面对面”调解。引导陈某认识到,经济困难不能成为失信的理由,王某的借款是基于深厚情谊,辜负这份信任于理不合,引导双方换位思考。

第三步:“心连心”求共赢。承办法官提出分期付款方案,既保障了王某债权得以实现,也为陈某偿还借款争取时间。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从2025年10月起,陈某于每月5号前偿还借款5000元,直至全部还清。

“亲兄弟,明算账”。大额借贷即便发生在亲友之间,也应当立具规范借条,明确金额、期限、利率等要素,并保留转账凭证。此举并非疏远,而是对双方权益的共同保障,能有效预防纠纷、保护亲情。

本案采用的“背对背探症结、面对面搭桥梁、心连心求共赢”三步调解法,是化解家事、亲友类纠纷的有效路径。其关键在于通过倾听、引导,平衡法理与人情,在维护合法权益的同时修复社会关系,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彰显司法力度与温度。

责任编辑:滕孝忠    


关闭窗口

您是第 8366910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