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县人民法为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不断深化广大干警为民司法意识,积极倡导和谐司法理念,切实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提升公正廉洁素养,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确保为民司法的各项举措真正落到实处。
深化为民司法意识。积极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严格遵循公开公平的司法程序,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依法平等地保护各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高效地履行审判职责,使当事人尽快获得公正裁判的结果。畅通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的 “绿色通道”,使确有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体现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人文关怀。
倡导和谐司法理念。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宗旨,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司法救助的有关规定,让群众享受方便快捷的诉讼服务,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尽最大可能减轻民负。尽力通过多元调解解决纠纷,诉、调、执对接,切实为当事人解决实际问题,尽最大努力解除民忧。
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切实提高广大法官对各类敏感问题发展趋势的预测能力,提高对疑难复杂问题的处置能力,提高对案多人少所带来的繁重审判执行任务的承受和应对能力。尤其在提高定纷止争、案结事了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上功夫。找准法与理的一致点、法与情的结合点、法与社会生活的融合点、法律与政策的对应点,准确把握当事人双方纠纷的冲突点、利益的平衡点、化解矛盾的关键点,既能依法裁判又能善于调解,善于运用群众 “听得懂、信得过”的方式处理问题。
提升公正廉洁素养。广大法官常思贪欲之害,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始终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自觉增强职业的公正廉洁素养,自觉规范司法行为。切实解决好一些法官群众观念淡薄、工作不负责任等问题。、通过努力提高司法效率、大力开展巡回审判、强化判后答疑,既解开当事人之间的 “法结”,又能解开当事人之间的 “心结”。
加强民意沟通工作。始终摆正依法独立审判和自觉接受监督的关系。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法院工作。扩大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案件的范围和数量,推进庭审同步网络直播工作,落实司法公开,弘扬司法民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依法享有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扎实推进法官下基层活动,问计于民、问计于基层,增长化解社会矛盾的本领,从而切实防止脱离群众现象的发生,防止司法不公现象的出现,防止违法违纪现象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