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县人民法院在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中,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主题,切实加强民意沟通工作,倾听民意、了解民情、关注民生,不断深化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
一、加强窗口建设。该院把立案、信访“两个窗口”建设作为重头戏来抓,坚持“布局合理、庄重大方”原则,将原不足60平方米的立案庭改建成130多平方米的立案信访接待大厅,成为具有诉讼引导、立案审查、立案调解、救助服务、查询咨询、材料收转、判后答疑、信访接待、诉调对接、诉讼费收缴等十项功能的服务厅。接待大厅运行以来,共为当事人提供诉讼引导300多人次,立案审查1000余起,立案调解24起,提供救助服务60多人次,查询咨询160余人次,材料收转200余份,判后答疑12人次,接待涉诉信访4起,案件诉调对接150余起,办理诉讼费收退手续630多人次,较好地发挥了立案信访接待“一站式”服务功效。
二、深化审判公开。建立健全公开办案机制,全面推行立案、庭审、裁判文书、办案质量评价公开。对符合上网条件的裁判文书全部上传到法院网进行公开晾晒,广泛接受来自社会各届的监督,确保司法公正的彻底实现。庭审活动全面开放,制订公开审判制度,邀请社会各界参加旁听案件审理,提升法院司法公信力。确定每年的5月4日、6月1日、8月1日、9月9日、12月29日为法院公众开放日,组织、邀请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法院,增强工作透明度,不断促进审判公开,让社会各界更好地监督法院工作。同时,加快庭审直播系统的安装调试,及时实现重大案件审理的网上同步直播。
三、健全沟通机制。不断健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倾听民意机制,完善干警基层包村联系点制度,扎实开展“大走访”活动,切实强化与人民群众的近距离接触。完善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络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提高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督办、回复的质量和效率,积极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改进和完善人民陪审员选任方式和管理机制,加大调整、充实人民陪审员力度,进一步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实现人民陪审员制度沟通民意功能的最大化。建立健全与新闻媒体沟通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交流,了解民意、宣传法律,掌握舆论导向。